|
|||
聚焦有机肥 关注亿丰源 访山东亿丰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述尧 《农资导报》 王洋 日出东方,承载梦想。产业航母,正欲起航。这是记者对话山东亿丰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掌舵者朱述尧时感受到的气魄。作为全国知名的有机肥生产企业之一。山东亿丰源今年成为国内第一家三板上市的有机肥生产企业。而连续4年成为政府采购最大供应商亿丰源让这个坐落于美丽的枣庄市山亭区的生物有机肥专业制造企业正以一股全新的力量蓄势待发,喷薄而出。 近日,《农资导报》记者近距离对话了这位推动我国有机肥产业发展的先锋人物。从过军,挂过职,最后看准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大方向,一手创办了亿丰源的朱述尧,向记者谈起了自己对有机肥行业的理解。 《农资导报》:您当初为何选择有机肥领域作为您创业的首选? 朱述尧: 生物有机肥当前已成肥料第二大产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解决温饱是大问题,所以必须用大化肥提高产量。随着人们饮食档次的逐步提高,绿色健康、无毒、无公害逐渐成为消费要求。特别是目前国内复合肥用量,已达到了饱和状态,不少出现板结、酸化的土壤根本不缺氮磷钾,而缺有机物和微生物。国内生物有机肥虽然从上世纪末才开始起步,但是发展迅速,根本原因就是:实践,让更多的农民和经销商意识到长期单用复合肥不行,结合生物有机肥施用,效果才更好。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8年提出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实施“沃土工程”和“农业生态保护”的要求。有资料显示,欧盟目前作物养分一半来自有机肥,一半来自化肥,而我国现在是70%—80%都是化肥,而化肥利用率仅占30%,大多数养分流失掉,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农资导报》:前些年有机肥行情不好时,缘何这么执着的坚持? 朱述尧:创业十二年,亿丰源和我本人悟性了解国家产业方针政策,看清未来发展方向。当年老百姓还不了解有机肥,有的甚至把商品有机肥简单当成农家肥。农民不认可当然也就不购买。为了加快推广,大胆采取了由经销商定价格、农民使用效果好再给钱的促销策略。到目前为止,用于推广赊销的600多万欠款还未收回,全当为产业发展做了贡献吧。不计较一己一时的得失,只有推动产业发展了。“三农”受惠才有希望。 作为山东省内最早一批创办生物有机肥的企业家之一。当兵时执着的劲头也让我对有机肥行业充满干劲。近几年国家和群众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对农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制造高品质的肥料,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多方持之以恒地努力,让有机肥行业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资导报》:近年来亿丰源是发展的如何? 朱述尧: 近两年来,三大举动让亿丰源屹立在行业的潮头。第一、资本人才助力做大做强。亿丰源目前继续集中精力完善股权改制各项工作,重点是现代治理结构建立、高素质人才招聘。 《农资导报》:公司目前优势是什么?未来如何定位? 朱述尧:集结多方优势,全力打造产业航母是我们未来所考虑的。除了上述看得见的硬件发展外。亿丰源看不见的成绩还有很多。第一、过硬的产品质量让亿丰源连续4年在山东省政府采购有机肥项目中成为最大中标供应商。第二、先后成立了山东省有机肥研发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与山东省农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亿丰源正不断进行着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药肥双效型芝麻粕系列产品获得专利,被列入"重点推广新产品"。第三、销售体系日趋稳定。亿丰源及时的信息共享和细致的农技服务在省内外获得很多客户的青睐。 为节约运输成本,充分利用股份融资,亿丰源计划今年在东北、西部地区和南方主用肥区建立三家分厂。另外,亿丰源已在滕州滨湖区成功流转土地2000亩,并计划今年再流转5万亩,预计5至10年,打造相对完整的有机行业全产业链。“对比复合肥行业,我们有机肥产业整体上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们亿丰源就是要做肥料行业的"格力"空调!专业专心做好有机肥产业!” 采访手记:做有机肥企业的排头兵 随着淄博股权交易所的一声钟响,亿丰源成为三板上市的第一家有机肥企业。董事长朱述尧告诉《农资导报》记者,三板上市说明了企业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同时,这更说明了社会资本对于行业的认可。今天,资源危机、环境危机、气候危机并至,警醒我们改变发展和生活方式,低碳、绿色、可持续,成为全人类发展的共同诉求,以生物有机肥能为代表的新型肥料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路漫漫兮其修远”,山东亿丰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一路风雨,历经众多艰难和辛酸,锤炼出一批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塑造了亿丰源人吃苦耐劳、坚毅刚强的精神风貌。朱述尧认为这正是在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社会各界朋友、领导的支持下,企业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雄厚的实力,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
|||
![]() ![]() |